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越民生·小古文讲堂】欧阳苦读(8)

越民生
2024-09-04

越民生”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

 





欧阳苦读
陈可英
欧阳是一个复姓,在文中指谁?凭一个姓就能想到名,想到人,可见这人非同一般。老师做个小提醒: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他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又与唐代韩愈、柳宗元和北宋苏轼并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这下,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快从脑海里闪现出来了?对,欧阳修。假如网上搜索“欧阳修”,很容易找到这样一些数字:古诗文网收录古诗1194首、《欧阳修全集》有文章2651篇,应用文2619篇、撰有《新五代史》74卷、《新唐书》75卷、散文500余篇……苏轼评价“论大道似韩愈,论事似陆贽[zhì],记事似司马迁,诗赋似李白”,连当朝皇帝宋仁宗赵祯也感慨:“如欧阳修者,何处得来?”我们不妨从《欧阳苦读》中去追根究底。先听老师读一遍原文: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。及其稍长,而家无书读,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要注意读音,请跟老师读两遍:荻[dí]      稍长[zhǎng]    闾 [lǘ] 里惟[wéi]     诗赋[fù]请试着读一遍给身边的爸爸妈妈听: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[dí]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。及其稍长[zhǎng],而家无书读,就闾[lǘ]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[wéi]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[fù]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再请跟老师读一遍,我读一句,你跟一句,要把握句中的停顿: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[dí]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。及其稍长[zhǎng],而家无书读,就闾[lǘ]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[wéi]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[fù]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
欧阳苦读,到底“苦”在哪里?我们一起去发现:苦在“四岁而孤”:据记载,欧阳修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绵阳),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。3年后,父亲去世。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,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。“”在这里是指失去父亲的孩子。苦在“家贫无资”:“”即“贫穷、贫困、一贫如洗”,“”指“资产、资本”,四岁的欧阳修失去了父亲,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,家庭没有收入来源,所以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。苦在他母亲只能“以荻画地,教以书字”。叔叔家也不是很富裕,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,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,教他写字。试想,无笔无纸,就以天地为课堂,苇秆做笔,大地做纸,这是何等的卑小而又伟大!不平凡的母亲,用心良苦。      苦在“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“闾里”就是“乡里”。“”在古代是一个阶层,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。“士人家”可理解为读书人家。欧阳修的年龄稍稍大了一些,能独立阅读了,可是家中没有书读,怎么办呢?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,有时借来的书内容太好了,心中喜欢,也怕以后遗忘,怎么办?那就拿起笔来,一笔一画地抄吧。而抄书之苦,在《宋濂嗜学》“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”中我们早有体会。无父、无资、无笔、无书……这些都说明欧阳修当时读书条件是何等艰苦!真是可怜可叹。但可圈可点的是——他肯下苦功夫:“多诵古人篇章”。古书中的那些智慧和精彩、那些英明与穿透,让欧阳修拈页展颜;那些经典的种子就在一遍一遍的浸润之后播撒在欧阳修的心田。他一心苦读:“昼夜忘寝食,惟读书是务”。唯有读书是正事,只把读书当正事,心无旁骛,专心致志,读啊抄啊,常常是通宵达旦、废寝忘食。如此勤奋,如此刻苦,以致才华显露,“自幼所作诗赋[fù ]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”。这里的“文字”应该指文章,“”是一种形似散文又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,不像最初的诗、词、曲一样能歌唱,只能朗诵,其中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是宋代文赋的典范。如果选择一句名言来点评欧阳修的苦读成果,你会选择哪一句?我想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无疑是最贴切、生动的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个璀璨夺目的印证。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欧阳苦读记,我读上句,你接划线的下句: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[dí ]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。及其稍长[zhǎng ],而家无书读,就闾 [lǘ ]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[wéi]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[fù]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再换位读一遍如何?你读上句,老师读划线的下句,开始吧: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[dí ]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。及其稍长[zhǎng ],而家无书读,就闾 [lǘ ]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[wéi]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[fù]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有些内容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烂熟于心了,请试试想一想,填一填:欧阳公四岁     ,家贫     。太夫人以荻      ,教以      。多诵       。及其    ,而家无     ,就闾 [lǘ ] 里士人家         ,或因而    。以至昼夜      ,惟[wéi ]读书    。自幼所作       ,下笔已如     。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,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自述:四岁而孤,母郑,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家贫,至以荻[dí]画地学书。幼敏悟过人,读书辄[zhé]成诵。及冠,嶷[nì]然有声。欧阳修年满20就“嶷然有声”——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,真是苦尽甘来。他饮水思源,是靠慈母严教,再加自己励志勤学。大家想,对于这样一个著述颇丰又政绩不凡的人生,用一两个字做概括的评价,该选用什么?道德博闻曰“文”,“廉方公正”曰“忠”,所以欧阳修去世后拥有了一个谥[shì]号“文忠”,难怪他的有些作品选集就叫《欧阳文忠集》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。历史上被封为“文忠”的还有苏东坡、林则徐、李鸿章等人,可见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评价。如果你想走出文字去进一步了解欧阳修,不妨去河南省新郑市有“欧坟烟雨”美称的欧阳修陵园拜谒;也可以去江西省永丰县永叔公园去采风,那里有“画荻教子”雕像;还可以去安徽滁州,欧阳修在那写下千古名篇《醉翁亭记》,纪念馆里还有欧阳修生平所画的30幅画。暑假到了,正好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呢。




选自《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微讲堂》 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越民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